close

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new/20140903/463225/

摘自內文:

我搞不懂的是,台灣早年靠外貿立國,做生意最需要的就是快速、正確的資訊,因此,高品質的資訊,有內涵的言論,絕對是有市場的;但現今社會上並沒有提供這些東西,大家只好自力救濟,上網去找。先進國家固然有爛媒體,但一定會有好媒體,不同的媒體應該扮演不同的功能,社會上需要有各種產品。

高品質的產品出不來,這不能怪記者,主要取決於主管跟老闆的品質與志氣。過去大家都罵蘋果日報不入流,可是黎智英了不起的地方,在於他敢花錢,幾年下來,蘋果不管在硬體、軟體、議題設定等各方面,都扮演領頭羊的角色。這個外來的媒體,一直帶給台灣媒體新的刺激,其他的老闆都在幹嘛?

中時及聯合報系從前號稱是台灣報紙的龍頭,現在的表現,則凸顯他們沒有信心,自由時報也是,當初打仗打輸了,就全都跟蘋果日報學,問題是又學得不像,人家蘋果日報脫起來多暢快,不像你扭扭捏捏不敢脫嘛。傳統大報應該把自己原來的賣點,提煉出更有價值的東西,進行市場區隔。

事實上,因為科技發展,全世界的平面媒體都遇到共同的困境,都在找出路,但是,台灣的媒體還有屬於自己的困境,那就是早年戒嚴時代對台灣媒體不能進步,有很大的影響。

在戒嚴時代,有脊椎骨的報紙都被幹掉了,活得下來的都是跟黨國體制能夠合作跳探戈的媒體,當年的聯合、中時,就是這樣成為所謂「成功」的媒體,全都是靠著全台灣最大的黑道老大──國民黨,給它保障,讓它賺錢,於是出現大頭病,以為自己真的那麼厲害;到了二○○三年壹傳媒在台灣推出《蘋果日報》後,兩大報面對真正的刀來劍往,加上老大沒有影響力了,馬上被打得唏哩嘩啦。

和黨國跳探戈的媒體,都面臨挑戰

傳統兩大報靠著所謂的意識形態,做市場區隔,起先是沒有錯,的確有固定一批人喜歡看,但將來會愈來愈沒有意義了。從民調顯示,有六成多的民眾自認是台灣人,如果報社的言論還是鼓勵大家做中國人,至少會有六成的人對你沒興趣。所以聯合報如果繼續擁抱原來的群眾,會越來越慘。

反觀自由時報賺在哪裡?早年台灣人想看自己的故事、資訊,都沒有機會,永遠只能看大江大海,自由時報基本上是提供給台派讀者一個園地,有自己的利基。

至於愈來愈「紅」的中時,如果它著眼的是中國十億人口,的確是擁抱最大的群眾,若從台灣的角度,它則是擁抱最小的市場;他的老闆蔡衍明很會賺錢,辦報虧本不會傷到他的筋骨,是辦過癮的,他有另外的目的跟動機,甚至包括成就個人的感覺,或換取中國方面更大的利益,那是另外的盤算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fk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