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age.jpg

    常常覺得,阻止台灣進步的其中一個原因,就是很多台灣人在經濟上有能力之後,往往會選擇移民到其他國家,或者持有其他國家的居民資格。對這些人來說,台灣只是他們利用的工具而已,利用完之後再來嫌棄這個地方的種種不是,而沒有腳踏實地去改善她。在這種行為模式之下,你又怎會熱愛你的故鄉與土地,你又怎會盡自己的一份心力使這個地方變的更好。

   從這本書中,我們可以看到,這些來自異鄉的傳教士們其真摯的情感。或許他們基於宗教的理由來到台灣,但對於台灣這塊土地上所有人、事、物的熱愛以及付出,卻遠遠地超過許多土生土長的台灣人,這種情操令人動容。書中有許多小故事,讀來使人笑中帶淚,是值得在一個靜靜的時光,細細閱讀的一本書。

 

以下摘自於書中

 

 P22

有這麼一群人,在二十世紀五零年代,跨過半個地球,千里迢迢地從富裕的瑞士抵達貧脊偏僻的台灣東部海岸山脈。他們當中有的正值壯年,有的只不過是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。這群鼻子尖挺,金髮碧眼的「阿凸仔」為信仰獻身,在風光明媚的海岸線上建立了美麗的教堂、醫院、學校、智障中心。他們並非不想念瑞士的家鄉,可是只要你有機會遇見他們,他們會異口同聲地告訴你:「台灣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,而台東縱谷更是台灣最美麗的所在。」

 

P25

歐修士在台東生活了四十多年,他熟悉東海岸每個角落。因為曬的黝黑,而且國、台語都非常流利,經常讓人無法確定它究竟是不是「老外」?例如,歐修士在田野間與一位歐吉桑以台語交談,臨別前,歐吉桑不好意思地對他說:「你長的很像外國人呢!」歐修士淘氣地回答:「很多人這麼說呢!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。

 

P28

按:以前只知道公東高工是一個有名的技職學校,沒想到竟是外國神父創建的。

 

P30

一九八二年,錫神父在瑞士募款時被檢查出腎臟癌,院方估計神父只剩六個月的生命。神父一心掛記東部,要求院方讓他「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故鄉台東」,於是不顧醫生警告,再度回到台東。

 

P36

紀神父從一九五四年起,前後在蘭嶼服務了十六年。在那個原住民(尤其是男性只著丁字褲的達悟族)飽受歧視的年代裡,紀神父早將蘭嶼同胞是為自己的手足。多少次遇到達悟族同胞沒有足夠的裹腹食物時,紀神父總是噙著淚水咬緊牙關丟下一句﹕「我來想辦法﹗」就這麼把重任扛了下來。

 

P46

從林修士所拍攝的池神父葬禮彌撒照片,年邁的原住民教友如喪考妣、號啕大哭的情景,看的令人心酸,送葬隊伍綿延幾百公尺。

 

P49

ㄧ個人從年輕到老,一直能保有赤子之心,是個祝福。史神父就是蒙受祝福的人。這位老人一直到老年仍維持著他的原生性格。小時候,我總欽羨外籍傳教士能說多國語言、滿腹學問;過了不惑之年後,我覺得能在瞬間萬變的世界中,擁有一份靈明覺醒的樂觀才真是最不容易的事。

 

P58~59

按︰葛德神父對於生活的儉樸,令人佩服。

 

P62

吳神父對信仰的宣道向來不同於傳統教會的解釋,他從不照本宣科地向人宣揚基督的道理。有人問他如何獲得生命的終極喜悅?「快樂而真誠的助人」是他唯一的答案。

 

P63

幾年前,基於職務的要求,魏神父帶著百般的不願意,從台灣返回瑞士總會院工作。據說,當他不得不離開台東時,數百名東海岸的原住民朋友在機場大廳抓著他臂膀不放,捨不得讓他上飛機,原本就不情願回去的神父,竟然在機場跟來送行的人哭成一團。

 

P123~125

編按:對於兩位神父的介紹,寫的很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fk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