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image.jpg 

 

可能是我看過更精采的貿易故事,所以本書不如我預期中地精采。不過切入故事的角度倒是滿有意思的。俗話不是常說;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。從圖畫中發現一些有趣的事物,或許就是很大的收穫吧。

 

P.24

把畫看成窗口,就會把畫中的東西看成二維的細部,而且那些細部若非表明過去不同於我們今日的印象,就是表明過去和我們所知的過去一模一樣----在此,又把畫當作拍下的照片一般。看到一只十七世紀的高腳杯,我們想:那是十七世紀高腳杯的模樣,長的可真像/真不像(兩者擇一)今日的高腳杯。我們往往不會去思索:高腳杯在那裡做什麼用?誰製造的?來自哪裡?為什麼畫家將它,而不是別的東西----比如茶杯或玻璃罐----放在畫中?

 

P.28.29

明朝滅亡與天氣變化有什麼間接關係呢?看完此兩頁便知。

 

P.65

早年,原住民認為他們在占貿易夥伴的便宜。「拿海狸來做什麼都很好用,」某位蒙塔涅族設阱捕獸者暗笑著對一位法國傳教士說。「它可以用來製茶壺、輕便斧、劍、小刀、麵包;簡而言之,做什麼都可以。」他認為買他毛皮的歐洲人,特別是新英格蘭地區的英格蘭人很好騙。「英格蘭人沒腦筋,拿二十把像這樣的小刀跟我們換一張海狸毛皮。」法國人付的價格稍低於英格蘭人。在原住民經濟裡,海狸皮的價值遠沒有歐洲人所附的那麼高。雙方都認為對方吃了虧,而在某個方面來看,雙方的看法也都沒錯,這樁買賣因此得以如此興旺。

 

P.149

楊士聰在《玉堂薈記》第一卷裡寫道,北京城民再過去十年經歷了兩個小改變。那是在每個街角都可以見到的改變,顯示世道已不如從前。第一個改變是小販賣起野沙雞。這種鳥不產於北京一帶,其天然棲息地位在更北邊的戈壁沙漠南緣。據當地傳說,野沙雞只在北方邊界有部隊調動,棲地受到驚擾,才飛到這麼南邊。有人告訴楊士聰,沙雞在一六三二年就已經出現在北京,可能是氣候變遷的跡象,因為一六三二年那年多雨,而降雨可能是迫使沙雞南飛的因素。但當地人認為沙雞之所以出現,乃表示北方邊境有事,但當時滿人正陳重兵於北界,準備入侵。沙雞的角色就跟煤礦坑裡示警的金絲雀一樣。但這種事沒人敢說出口,因為既使只是提及滿人可能入侵,都會被當成內奸,扣上叛國的罪名。但人人都相信。沙雞出現於市面,就代表敵人要入侵。

第二個改變出現於市井,開始出現有人抽菸,表明天下即將大亂。一五九七年,楊士聰在山東出生,當時山東沒人抽過煙。放眼中國全境,也只有極少數人抽過。……楊士聰覺得這奇怪的植物在北京出現,很值得深究。他先指出,抽煙不見於古代中國,因為古籍裡未曾提及,因而想必是來自海外。京畿地區抽煙的人主要是從南方調來北邊防禦滿人的士兵,因此楊士聰推測這習慣來自南方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chfkkk 的頭像
    chfkkk

    向陽之透徹的葡萄樹

    chfkk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